2014-07-24

希望這場災難能帶給更多媒體人勇氣



才過沒多久,又發生空難了。先前烏克蘭的空難一發生,我打開電視直接轉國際新聞台來看,CNN、BBC、Bloomberg、半島都看,重點在於瞭解發生什麼事,雖然不是個媒體人,不過對於一件新聞事件的觀察本能是有的。

而昨晚,澎湖的空難一發生,我按照相同的程序,看了大多數的國內新聞台,同樣也是想要瞭解發生什麼事,但是卻發現這些新聞根本沒辦法提供給我夠專業的資訊。

電視螢幕上,穿著黑白條紋的媽媽在機場哭喊著,我不知道新聞台到底播放了多久這樣的畫面,我只知道我看了五分鐘就受不了了,關上電視,回到電腦前面,看著澎湖在地的臉書社團,找尋一些當地民眾傳遞出來的消息。

我可以理解,這個時候收視率很高。我可以理解,這個時候其實新聞台幾乎什麼都沒有。很多人看,你卻什麼都沒有,那你就一直播放那母親嘶吼的片段嗎?這是相當嚴重的失職。

新聞台主管不專業,無法即時指揮人力去蒐集最重要的資訊,傳達給觀眾,於是在等待現場最新畫面傳回來的空檔裡面,觀眾的感受就是這些電視台的新聞編輯室也成了重災區,全都亂了。

主播不專業,沒有畫面你也要有足夠的能力去撐住整個播報,而不是你啞口無言或語無倫次,結果只能重複播放相同的畫面。

現場的記者不專業,找錯人、問錯事、拍錯畫面。你拍一個媽媽在哭泣的畫面到底有什麼意義呢?親人發生意外不哭才是新聞,你卻拍一個大家都知道他很傷心難過的畫面,然後大家都很想知道的事情你卻不拍、不找。

你如果是新聞電視台的從業人員,或許會來罵我不懂新聞的製作流程或是這個工作的辛酸血淚。我的確不懂,就像是你也不懂我的工作有什麼辛酸血淚一樣。我們都是辛苦拿人薪水做事情的人,而我們的努力都是希望能有一份傑出的工作成果,而我要告訴你的是,或許你有苦勞,但是沒有功勞。你的產出,是廢物。

你拍了不該拍的,暴露了你的不專業,你不知道什麼才是重要的新聞。你沒去問應該揭露的訊息,任憑那些不需要在當下呈現的情緒性畫面不斷流動,阻礙了資訊的傳遞,揭露了你的不敬業,你讓雜訊充滿了新聞頻道,卻讓觀眾找不到迫切需要的資訊。

你可以說我唱高調,我就是要唱高調,看看能不能把台灣的新聞格調唱高一點。瞿欣怡在她的臉書上提到,荷蘭空難才剛剛發生,他們的媒體有以下的準則:

(1) 對死者生前肖像不傳播;
(2) 如有必要,在得到同意及授權的前提下,播出的死者肖像只能是證件照或是大頭照,不能顯示其生活照。一是保護隱私,二是避免大家看到死者生前歡樂及活生生的生活照,聯想到現在去世的慘狀而產生的心理落差。
(3) 現階段,對死者親屬一律不能進行採訪;對其的拍攝只能控制在2 米外的背影;
(4) 不能流傳死者親屬悲痛的形象,保護其隱私及悲傷的權利。

昨天晚上有看新聞台的人都知道,我們的媒體每一條都做到了,只是要把裡面的「不」字拿掉。

我們的新聞對死者生前的肖像大肆傳播。我們的新聞開始幫家屬整理那些為什麼死者不該去世,強化他們的悲憤情緒,例如有人就快要退休了,有人剛要開始新的工作,有的人即將結婚,有的人才剛歷經親人去世。我們的新聞讓家屬無法平靜下來接受親人的離去,反而突顯越來越多的遺憾增添家屬的不甘,非常殘忍。

記者對死者家屬緊迫性的採訪,不給空間。茫然的家屬正在求證最新的消息,記者其實比家屬在情緒上更安定、在能力上更專業,甚至在人脈關係上更有管道可以幫忙家屬,但是沒有這樣做,只看到拿著麥克風去干擾家屬,而不是拿起手機去打一通可能很關鍵的電話。而家屬,甚至連瑟縮在角落獨自悲傷的資格都被剝奪了。

在我們的災難新聞裡面,我們已經看了幾十年的不專業和阻礙資訊傳遞,老是罔顧受害者與其家屬的隱私權,卻毫無改善。

你如果不知道什麼是受害者的隱私權,請去瞭解,或是複習一下你可能修過但是已經還給老師的新聞倫理,不要等到不幸的事情發生在周遭,才驚覺怎麼過去自己做了這麼多錯的事情。

如果你只能用侵犯受害者的隱私權來保障自己的工作權,那證明你一點都不專業。請好好加強你的專業,讓你能夠用你的專業保障你的工作權,而不需要犧牲受害者的隱私權。

希望這場災難能帶給更多媒體人勇氣。希望下次你看到受害者家屬,能忍住不把麥克風推過去問些蠢問題,能忍住不把攝影機對準他們,讓他們的哀痛即時在全國放送。如果真能如此,我們的媒體環境也許不會更賺錢,但是顯然會更文明、更進步一點。為什麼這很重要?因為關係到的,是一條一條的人命。


那麼,如果你是觀眾呢?當你看到這些侵權的畫面,請將心比心,你會希望自己的隱私權就這樣被媒體利用,但卻毫無新聞價值嗎?報導的自由不該建立在侵犯你的隱私權,就像言論的自由不該建立在傷害你的尊嚴一樣。所以,你可以鼓起勇氣去檢舉,同時也要求NCC提出草案,以法律保護受害者的隱私權。

2014-07-23

這回連勝文不只是簡報出問題

截圖自風傳媒,由連勝文辦公室提供

在四月初,我才寫過一篇文章「連勝文的簡報,你給幾分?」討論連勝文的競選簡報,後來這份簡報大概因為被批評得讓連勝文競選團隊覺得太丟人,就從Slideshare被移除了。其實那份簡報做得還可以,只是內容出問題,而現在連勝文的簡報又出事了,這次連簡報都做得讓鄉民震驚了,看看林克傳說的鄉民回應:


但是同樣的,這次的問題其實真的不在簡報製作上面,雖然我也不懂為什麼連勝文辦公室會有那個膽子把這種簡報提供出來,不過其實這張簡報是有賣點的。我們先來看看這次邀請連勝文去香港的Morgan Stanley的簡報,其實就真的是字很多的樣子:


好的,連勝文的簡報,賣點是什麼呢?首先,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簡報看起來真是專業極了,密密麻麻寫什麼都看不懂。其次,對很多人來說,這簡報超級有國際觀的,你看,是英文耶!

至於簡報是誰做的、為什麼會做成這樣,還真難理解。不過簡報實驗室創辦人孫治華說得很有道理:「連勝文大概是開除了之前製作競選簡報的團隊了,這次的簡報就做成了大字報。起碼,簡報設計團隊應該是沒有被諮詢或意見沒有被採用。」的確,這次的簡報顯然風格差很多,不太可能是同一個人做的,我認為簡報跟Morgan Stanley很像,大概就是風格照著做,把原本的文字檔拿來剪下、貼上而已。

好,簡報就談到這裡,尤其是因為內容太密密麻麻看不清楚實在也沒能評論什麼,不過就風傳媒的報導,這件事情最大的問題真的不在簡報上面。連勝文是應邀去香港講「台北市的未來發展及投資機會」這個主題給四十多位外資經理人聽,先不談論這樣的邀請是否恰當,我主要想提出的問題是,這個議題不是應該先講給台北市民聽嗎?

有沒有很熟悉的感覺?就跟馬英九一樣,很多訊息都是在接受外國媒體採訪的時候才透漏的,而人民卻只能看報紙才知道,利用外媒、英文,表現出一副很有國際觀的樣子,在台灣這當然就是某種高級人種的象徵,因為真的有人信這一套,但是問題是這樣的表演,就是要人民買單,而不打算跟人民溝通。

試著想想看,如果有一個丈夫,沒跟老婆講,就在外面放話說:「我老婆的家是個文化氣息濃厚的場域,歡迎大家來投資。」這個老婆會不會有一種被賣了的感覺?當然啦!連勝文的老婆是好好人,蔡依珊被連勝文要求「絕對不可以買韓國衣服」,也沒吭半句話,但是當連勝文要推銷台北的時候,卻沒有先跟台北市民溝通,這其實就跟馬英九政府跟中國簽服貿卻沒讓民眾了解內容一樣,都會讓受到影響的人有被賣了的感受啊!然後被賣了的人卻只能看著掌權者一臉無辜的說:我都是為你好啊!

沒跟市民溝通,讓市民看報才知道,這是很大的問題。但並不只是這樣,連勝文演講的身份是「台北市政府經發會副總召集人」,這難道就沒有問題?連勝文應不應該交代一下,自己是怎麼取得這個身分的?連勝文是不是應該交代一下,既然他有心幫台北市做事,取得這個身分之後,做了什麼事情?如果在這個位置上都沒有政績,市民又怎麼能相信他當市長會做事情?連勝文更應該交代一下,為什麼在參加競選後,用這個身分去演講?而這個身分會不會讓他在競選過程中獲得許多行政資源或優勢?最後,連勝文最應該交代的,是這場演講,是用什麼利益換取了什麼利益?

但是我不認為連勝文會交代,我很樂意連勝文讓我跌破眼鏡,只是我認為機率極低。

我其實很希望能看看連勝文演講的錄影,去觀察他的表達能力,也許簡報很爛,但是可以講得很好。不過真正應該給台北市民看演講的錄影,並不是要去觀察表達能力,而是連勝文到底認為台北市未來的發展是怎樣?又有什麼投資機會?這些投資機會能帶來哪些好處?會帶來哪些壞處?有常識的人都可以理解,不會有一個政策只有好處而沒有副作用的,而連勝文在跟潛在投資人談這些事情的時候,副作用的受害者難道沒有知的權力?而甚至這是在連勝文還沒當選市長之前,就開始說定了?孫治華說:「一個人可以認為他擁有公眾決策權,應該臺灣這些世襲政治人物最根本的問題,私有化了這個民主兩個字。」

至於「三山文創區」,連勝文打算結合松山、華山和中山北路三個區域,打造成三山文創區,我只能說,如果當市長之後,連勝文的能力只是把前幾任市長的政績換個名字包裝成自己的政績,這樣的市長未免也太容易當了吧?一位朋友就在臉書上很有創意的說:「如果是提三山國王文創圈,我就會承認他有創意。」

而從這些表現來看,埃西亞商會說得很好:「出身權貴家庭不是錯,出身權貴家庭還連基礎的工作能力都沒有、無法組成一個可以用的團隊,完全無法造福台北市民,才是連勝文最大的問題。」不考慮出身,連勝文到一般的企業去求職,以這樣的簡報、所謂的三山文創區作為提案,能找到一份工作嗎?

江宜樺不肯說的,我說給你聽


行政院長江宜樺出席由「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舉辦的「商業領袖座談會」時,致詞提到一些就業情勢好轉的數據,其實都隱藏了一些他不想說的細節,或許他在商業領袖面前不方便開口,那就由我來說給大家了解。

江宜樺說,「現在真正22K的工作其實很少」。我們來看看主計處人力運用調查報告


由於分級是5,000為一級,所以22K我把20000~24999的1349取40%來計算,算出來22K以下的人數總共有152.56萬人,而全國有酬就業者總計1037萬人,因此22K以下的人數佔14.7%,這樣算很少?

另外,媒體常提到的每月主要工作收入在三萬以下的人數,如上表的統計,總共有423.5萬人,佔有酬就業者的比例達40.8%。

江宜樺也說,「今年1至5月平均薪資已經來到51906元,是歷年來同期最高的水準。」我們來看看主計處薪資與生產力統計月報


用1至5月的平均薪資,已經是作弊,大家可以看到上圖,1月份因為年終獎金平均薪資高達88285元,算下來當然就是51906這麼高,但是實際上5月份的平均薪資是44482,當然這不算是個難看的數字,已經比前幾個月好,也比去年同期好。

拿年終獎金來平均是其中一項作弊而已,如果看的是經常性薪資,則數據會變成這樣:


另外,51906元這個數字當然是歷年來最高,但是如果考慮到通膨,則現在的51906元只相當於1998年的44010元。這就是為什麼有媒體報導我們的薪資十幾年來毫無長進。所以江宜樺的一句話,藏了三個作弊:加入年終、加上非經常性薪資、未通膨校正。

江宜樺又說:「失業率是6年來最低的一個月」。我們來看主計處最新統計指標


為什麼是6年?因為6年前剛好金融海嘯開始,失業率升高。所以失業率6年來最低,其實就只是回到海嘯之前的水準,但所得呢?媒體這樣報導:「主計總處表示,主要是今年1至5月薪資雖然較1998年同期增加16.85%,但低於同期間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了17.63%,使得實質薪資較1998年減少0.66%。」而甚至大多數人的生活經驗可能是官方的通膨數據並沒有反應真正的物價上漲,那麼我們看到的低失業率,其實代表的是更多人在低薪條件下工作,而不是有更多人獲得合理待遇的工作。

而江宜樺,不肯說給你聽。

2014-07-16

謝金河怎麼會不知道呢?


財經名嘴謝金河日前發表了一篇文章,問到:我們可以把命根子全給外資嗎?說了一堆看起來好像是外資吃台股散戶豆腐的情事,但卻又沒有提出什麼具體的建議,也還好沒有具體建議,因為照他的批評,可能任何建議都等於沒說。

他先說到,台股從證所稅之後的6609低點漲到現在9568,應該反應出經濟的成長,但民眾卻無感。其實民眾當然無感,因為台股指數的漲幅並非反應經濟的情況,過去兩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都相當難看,這是眾所皆知的現實,而台股的上漲,一來只是證所稅事件的過度反應所產生的反彈,二來是外資資金流入投資所造成的拉抬,兩者都與經濟的基本面無關。身為見多視廣的財經名嘴,謝金河怎麼會不知道呢?

他又說到,台灣的政策獨厚外資,欺負本國人,尤其是證所稅,竟然內資要課,外資不課。其實,資本利得的課稅是母國的事,我作為一個台灣人,去美國買股票、買基金,美國政府是不會對我課資本利得稅的,但是台灣政府會。相同的道理,一個美國人來台灣買股票賺了錢,美國政府會對他課稅,大家應該還記得美國政府全球大追稅而牽扯出馬英九綠卡的事件吧?再說一次,資本利得稅是母國要課的稅,如果台灣對外資課稅,那就是重複課稅,這種國際默契一打破,以後台灣投資人在海外投資,不但台灣政府要課稅,外國政府為了公平起見也找台灣投資人課稅,這麼一來到底誰吃虧了?身為精通財稅政策的知名作家,謝金河怎麼會不知道呢?

當然,內資要課、外資不課,勢必會讓某些人為富不仁,寧願把資產轉到其他國家去也不願意繳稅,但是當了外資又回過頭來投資台股,名為外資實為內資,但這種問題的存在並不是對外資課證所稅的理由,而是政府有沒有硬起來全球追稅?甚至,更有許多上市、上櫃公司,把主要的資產和獲利都挪移到海外的免稅天堂,不願意繳稅也就算了,卻竟然不要臉的還回過頭來拿政府的補貼,甚至還不斷放話要政府在匯率、利率上給他們優勢,這種不肯繳稅卻貪婪的吃國人豆腐,誰站出來批評了?誰願意修改制度讓那些心中無祖國的商人就去當外國人算了?身為消息靈通的媒體巨擘,謝金河怎麼會不知道呢?

謝金河說,台積電外資持股77%,日月光83.4%,台達電74.28%、聯發科62.4%,鴻海50.7%。如果用持股來判斷愛台程度,我看真外資都要比那些假外資還要更愛台了,而謝金河竟然還想要外資繳補充保費?現在是投資台股就直接強制加保全民健保嗎?身為聰明一世的社長大大,謝金河怎麼會不知道呢?

我想謝金河都知道。

但是我不知道的是,謝金河這麼大肆批評,是要佔台股37%權重的外資都撤資嗎?我不知道的是,謝金河認為本土投資人自己膽小不敢投資台股等到台股漲翻了才抱怨只剩肉屑,追根究柢之後,都是外資資金流入炒高台股的錯嗎?我更不知道的是,台股這波超無感的萬點行情,是因為經濟真的沒好起來,而謝金河不去抱怨無能的政府反而抱怨不斷錢進台灣的外資做什麼?

2014-07-14

面試必考10題.下(鋒哥版)

(接續:




Q6:喜歡從事哪些休閒活動?

A:照實回答即可,不必刻意捏造答案。假設你有多元的興趣,面試官可能會很高興,也可能會不以為然。

高興是因為面試官可能會認為你能把生活過得很精采,甚至幸運的話你所提到的興趣剛好也是面試官的興趣,雙方一拍即合。但面試官也可能很不以為然,因為認為你花太多心思在「有的沒的」事情上,而不是拿來加強自己的專業,甚至你提到的興趣剛好是面試官最討厭的。

這當然有運氣或緣份成分,人生就是這樣啊!如果你的休閒活動是參加社會運動,能加分還是扣分呢?那些保守而官僚的企業可能不想要你,可是你會想要去這樣的企業嗎?表現出真實的自己,你才能找到跟自己最合拍的工作環境,如果你隱藏真實的自己而只為了找到工作,就算比較有機會找到工作,你也勢必要繼續隱藏自己,不是嗎?就算你是個宅男,或許個性上不適合一些需要四處奔波或與陌生人接觸的工作,但是卻有可能很適合一些自己靜靜地把既複雜又困難的任務完成的工作啊!


Q7:對於工作的目標與期許?

A: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應該將個人的目標和期許以及工作的目標和期許明確分隔。這兩者可能是一致的,但卻也很可能有很大的差距。

例如,你個人的目標是在一家你非常喜歡的公司長久待下去,那麼你的工作目標就是盡力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務,讓公司認為你難以取代。

又例如,你個人的目標是自己創業前,想要在一家大企業學習到所有公司運作的過程,那麼你的工作目標就是盡力做好各個部門之間溝通與協調的工作。

就算你是個工程師,你也能很努力的跟產品經理學企劃,跟行銷經理學社群經營,從業務經理那邊了解市場的需求,然後在你自己的工作上,不要只是做好份內的事情,而把別人的事情也一併考慮進去,也許你能和產品經理分享有什麼更好的技術可以事半功倍,也許你能開發一個小工具讓行銷經理在社群經營上更輕鬆,也許你能在業務經理提了一堆需求,但是產品經理為了不讓產品變成四不像,不想照單全收而鬧僵的時候,以技術的觀點協調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別只自私的完成自己的目標和期許,把公司想成是一個合作對象,你太過自私而不顧合作夥伴的目標和期許,那麼終究會不歡而散。學習著讓自己更有智慧,在達成個人的目標和期許的同時,也能幫助公司達成目標和期許,這才是一個成熟的人,因為不管是在工作、家庭或婚姻,都需要這樣的智慧。


Q8:未來 3 至 5 年的職涯規畫?

A:身為一個新鮮人,你的專業能力必然跟職場老手有所落差,所以你應該先瞭解,你所應徵的那個職缺,在職場上本來就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是什麼?假設有五種能力,而你只具備其中三項,你未來三到五年的職涯規劃,當然就是要補足另外兩項你所欠缺的能力,同時要加強你已經具備但來不夠專業的能力,而你自己要做好功課,瞭解自己缺什麼能力?這些能力能怎樣補強?讓公司瞭解,你不是把工作當成職訓,你有一套完整讓自己成長的規劃。至於轉換跑道或是跳槽,那些恐怕都不會是你現階段要考慮的規劃,除非你遇到很差勁的公司。

要記住,大學不是職訓場所,公司也不是。所以你大學畢業,沒有產業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其實很正常,而公司並沒有義務花費成本來栽培你。當然,許多公司都會有內部訓練,但是那些訓練大多是以公司的需求為出發點,希望員工具備某些能力,但不見得符合你的職涯規劃,更不太可能是針對你的能力弱點量身打造。

如果你遇到一家願意讓你學習的公司,那是運氣好,大多數的公司則更願意去聘請那些早就為了進入職場而開始加強自己專業能力的人。所以如果你已經畢業,正在求職,在還沒找到理想工作之前,不妨繼續加強自己,補足職場需要而你卻還不具備的專業能力。


Q9:能否配合加班?

A:加班不應該是常態,但是特殊情況下的加班你應該可以考慮配合。如果公司跟你說,每天都要加班,你應該將這樣的公司列入最後的選擇,因為很顯然的這家公司在管理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導致員工必須要每天加班才能做完事情。但是如果公司臨時有突發狀況而不得不加班,工作時數和加班費都符合規定的情況下,你也可以考慮配合。

不過如果公司很顯然不遵守勞基法的規定,對於一家不肯守法的公司,你又怎麼能去期待這家公司會善待員工呢?

當然,你可以為難你自己,去接受一家要求你常態性加班的公司,因為在台灣的職場上已經有太多人這樣做了。但是你也可以拒絕這樣的爛公司,直到你找到一家不這樣要求的好公司,而如果這樣的人越來越多,台灣的勞工待遇才會開始進步。

勞動部說:「各行各業加班已是常態,但年輕世代給人愛玩的刻板印象,加班意願不高,當面試者問到能否加班時,最好避免面露難色、不正面回答的態度,出局的機率很大。」我必須承認,這是職場的現實,但卻是錯的觀念。勞動部沒有盡自己責任維護勞工能在正常工時的情況下做完工作,已經是瀆職,卻反過來宣傳錯誤的觀念,這樣的「勞動部」我誠懇建議改名為「奴隸部」比較名正言順。

就像我之前的文章寫的,家長工時太長而無法接小孩,是勞動部失職所導致的,結果大家不去找勞動部,反而要教育單位延長課後班到晚上七點,我看接下來延到九點恐怕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了。


Q10:希望的薪資待遇為多少?

A:新鮮人很難知道這個問題要怎麼回答,但職場老手一樣也不好回答,因為開太高怕因此失去一份理想的工作,開太低怕自己委屈了。對公司來講也一樣,薪水給太高可能會擠壓到其他人事預算,薪水給太低又可能會讓一個萬中選一的人才看不上眼而跑掉。

但薪資終究還是一個可以談判的過程,只是新鮮人的談判空間比較小,因為你在職場的表現沒有人瞭解,所以公司通常會保守一點。那麼你要怎麼爭取自己的薪資呢?顯然的,你不應該開一個不合理的高薪,那只會暴露自己的不專業、不瞭解市場。但你也不應該任由公司開一個低薪你就接受,尤其如果公司說什麼將來會調整,請當作沒這回事,除非他能明確說出調整的依據是什麼,例如三個月後調漲三千,證照考過調漲五千,每年固定調薪5%以上之類的。

那麼,「依公司規定」,是不是一個好答案呢?或許對一些公司來說很樂意接受這樣的答案,因為這代表你自己不瞭解市場行情,也不瞭解自己的價值,所以公司開什麼樣子的價格你都能接受,甚至還不覺得失去尊嚴。

但作為一個有人格的人,正確的作法是先瞭解自己的價值,同時也盡力收集資訊瞭解自己的能力在市場上應有的薪資是多少,然後開出一個合理的薪資,這個開價是否得當,其實也證明你的專業。

如果公司希望你先開價,你要有所準備,說服公司你為什麼值得這個價格,同時沒意外的話,對方會殺價,你自己要先有個底線,什麼樣的價格你就不能接受。而談判的過程,其實也在展現你的應對能力。

而如果公司先開價,但是和你自己的設想差距過大,你也不需要勉強。如果開價在你能夠接受的合理範圍甚至更高一點,也別馬上就接受,試著開更高一點的價格,你要有足夠的信心你的能力值得公司給的薪水,而不是表現出一付很高興接受公司賞賜的樣子。

要記住,公司在談薪水的確有更大的優勢存在,這是資訊的不對稱,公司很清楚市場行情,你不清楚,公司很瞭解人力的供需情況,你不清楚。但是這些資訊的不對稱,是可以透過你自己用心做功課來降低的,很遺憾的目前市面上的人力銀行不斷在加大這樣的資訊不對稱,難怪被戲稱為奴隸銀行。而不像資方,是人力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有相當的人力資源專業,一個職場的新鮮人,只能依靠自己努力打聽和收集資訊來降低資訊落差,讓自己有更多的籌碼來談判出一個合理的薪水。

(完)

2014-07-13

面試必考10題.上(鋒哥版)

前言:原本是勞動季刊38期的內容,但我覺得勞動部寫得不好,所以寫自己的版本。



Q1:對於公司的了解?為什麼想應徵這項工作?

A:面試的過程,是公司在判斷你是不是他們所需要的人才,你也在評估這家公司是不是你理想的工作環境,因此互相了解是很重要的必備功課。你應該要很清楚了解自己,也應該很清楚了解你所要應徵的公司。公司的能見度越高,你能事先搜集到的資訊就越多,包括上網、看書報雜誌甚至是財報,也可以與該公司員工或熟悉該公司的學長姊聯繫。

如果你對公司不了解,一來是會浪費自己很多成本在應徵並不符合你理想的公司,二來是你可能會因此而失去進入理想公司的機會,因為可能有別的應徵者比你更認真去做功課。

試著把自己經營成一個提案者,應徵的過程就像是打算接下公司正要發包的一個合作案,你要證明自己夠了解而且有那個能力可以承攬那個任務。了解應徵的公司,是為了雙方未來愉快的合作所應該做的投資,而不是為了阿諛諂媚對方。展現你的專業,保持你的尊嚴,不要以為資方理應強勢,好的公司會認同聘僱有尊嚴的員工,然後一起合作把事情做好。


Q2:請做簡短的自我介紹。

A:就算不是準備求職,你都該準備好自我介紹,因為在社交場合你一樣會用到。何謂準備好?你要有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五分鐘、十分鐘這五個版本,而且這五個版本你應該要至少練習過十次以上,最好還能錄影起來找出缺陷,同時也練習給熟悉你但是又敢講真話的朋友聽。你過去在學校或社團交朋友的方式可能是相處久了就培養出交情,但是出社會在職場上,你要去適應培養出基本的交情,才有可能有長久相處的機會,所以一份讓對方很快認識你的自我介紹,價值比名牌包或名錶還貴重。

自我介紹,別從家庭、小學開始講起,從你認為能幫助對方的地方開始講起。建立人脈,不該是打算有機會的話可以利用對方,而是希望對方有需要的話,自己能夠幫得上忙。相同的,在應徵工作的時候,必然是公司有人力需求,而你能在什麼地方幫得上公司呢?把這個重點說出來,才叫做專業的自我介紹,而不是講了一大堆對方其實不在乎的私事。

所以囉!你可能還要多準備好幾個版本的自我介紹,尤其是你的專長和經歷比較多元的話。


Q3:求學成績如何?有專業能力證照嗎?

A:如果你是新鮮人,求學階段的成績可能就會成為判斷你的唯一指標,這沒有辦法。當然,公司可能會有自己的測驗可以篩選出符合需求的人,但這種專屬測驗你又可能無法準備。不過如果你真的要扭轉成績不好、學校不亮眼的劣勢,也不是沒有辦法,但你就必須證明自己的職場能力。

學校需要的能力和職場需要的能力並不相同,學業成績很好在職場上可能表現很差,學業成績不好可能在職場上反而如魚得水,所以在你沒有其他指標可以判斷能力的時候,只好看你的成績或證照,但是當你有其他的指標可以判斷的時候,學歷就不太重要了。

那麼要怎麼證明自己的職場能力呢?證照通常不會被考慮,因為那只是基本門檻,拿證照比起證明你自己有能力要簡單多了,越難考的證照,其實也只是因為那個領域要證明有沒有能力越難。

最終,企業想找的是一個能做事情的人,不是一個會考試的人。所以學業成績和證照是在沒有其他指標的情況下的爛選擇。對一個程式設計師來說,他的Github才是能力的展現,對一個平面設計師來說,他的Gallery(作品集)比任何證照或學分成績都還要有說服力。

企業界很瞭解學校課程和證照考試內容與產業的脫節情況有多大,所以學生時最看重的這些成績、證照,很有可能是企業最不看重的,而學校和老師甚至不知道這個情況。


Q4:曾參與社團或打工實習嗎?

A:實習是一個展現工作能力和職場適應程度的管道,好的實習除了可以讓你了解產業界,更可以讓你累積口碑和人脈。專業競賽則是另一個管道,最好對象是產業界的人,而不是一群學生在競賽。如果你的領域或產業是有接案機會的,多試試吧!當你只是個接案的工讀生,卻能表現得比正職員工還好,就是工作來找你,而不是你去找工作。但是如果你專業度不夠、態度又不好,你反而很有可能還沒畢業在業界就先黑掉了。

至於社團,其實學生社團一直有些特色,這並沒有不好,但是會讓社團經驗在職場上的幫助不大。台灣的學生社團其實是奠基於興趣之上,也就是參與者主要是因為對該領域有興趣所以才參加,加入後會有一些學習和舉辦活動的機會,但是制約性不高,這會使得團隊合作的學習效果大打折扣:你遇到討厭的人寧可避開,而不是學著如何相處和合作。

而另外一個特色是商業化程度很低。我說過了,這並沒有不好,能讓學生社團更純粹在發展自己想要的方向上,而不必去顧慮其他的事情。但如果有能力多顧慮商業的面向,其實就能對市場更瞭解,而這才有助於求職。

所以如果你在學生社團玩得很開心,努力的沉浸在自己的興趣之中,那很好,但也就不必去將社團經驗和求職硬要扯在一起。可是如果你在玩社團的過程中,的確是有跟產業界合作,或是發展一些商業規劃,那才比較可能有助於求職。換句話說,必須展現你對產業的熟悉以及職場所需要的專業,這樣的經驗才有幫助。

但你不應該只為了求職的準備而去決定自己要打什麼工或參加什麼社團,千萬不要。你在學生時期接觸的面向越多越廣,將來或多或少都能在職場上面幫助到你自己,只是跟求職無關罷了,但求職只是一個小小的階段。


Q5: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嗎?

A:別隱惡揚善。任何一個特質都有一體兩面,你很習慣照規矩做事情,就不適合創意工作,你很特立獨行,就不適合做例行公事。所以你真的要好好瞭解你自己,所謂的優點和缺點,其實是相對的,例如某些特質在當公務人員是優點,但是去廣告公司卻變成是缺點。所以其實就是瞭解你自己的特質,這不容易,但相當重要。

再舉一些例子。

你是很專注還是很粗心?其實很多粗心的人,並不是不在乎細節,而是他太專注於某一個細節,而忽略了其他的事情。

你是很追求完美還是很隨便?其實很多追求完美的人,很容易就因為事情開始不完美,所以半途而廢,以成果來看是太過隨便的人。

別去管那些定義明確的優點和缺點,你應該自己去定義你自己,然後思考你的特質是不是真的適合那份工作。用牛刀殺雞很輕鬆,但真的會開心嗎?


續:下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