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8

食藥署,你累了嗎?

食品藥物管理署最近發佈了一個公告,為了避免工作前或工作中過量使用含酒精的西藥,像是維士比、保力達B等,限制這類產品的廣告中不得出現高危險工作的畫面。

差不多是同一時間,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接受New Yorker雜誌專訪的時候,表態認同大麻的合法化,他認為抽大麻是壞習慣,對健康不好。但是問題是:相同的行為,在不同的階級有不同的對待,中產階級的少年抽大麻大多不會被關,而貧窮家庭的少年卻因為缺乏足夠的資源和協助,而只能接受相對來說過於嚴苛的懲罰,結果就是跟抽大麻有關的刑罰,都集中在非裔或拉丁裔等少數或弱勢族裔。

歐巴馬認為,社會不應該出現當大部分的人偶而違法時,卻只有少數人受罰的情況。當然,你可以看成這是一種討好民意的政治表態,因為現在已經有58%的美國民眾認同大麻應該合法化。但是更值得深思的是,為什麼認為大麻應該合法的民意,從1969年的12%,變成現在的過半數?

“It’s important for society not to have a situation in which a large portion of people have at one time or another broken the law and only a select few get punished.”

拉回台灣,卻反而看到了政府特別罰少數人的情況。

我們可以看到電視廣告中,知名威士忌品牌,上流社會的人們在社交場所喝威士忌的畫面,其實出席宴會不就是這些人最重要的工作嗎?甚至這些人在杯觥交錯之間所做的決定,可以影響成千上萬人的工作和家庭!那麼這些人在酒後工作的風險程度可見一斑,但是食品藥物管理署為什麼卻不曾對這種廣告指點過什麼?

而流著汗、滴著血,靠自己體力賺微薄收入的勞工,卻連被藥酒廣告致敬的機會都被剝奪了?如果這不是階層歧視,什麼才是階層歧視?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和藥物管得七零八落,倒是管起人來了,預設看了藥酒廣告就會在工作的時候喝,把勞工看成沒有思辨能力的媽寶,哪天說不定要求男人跟女人睡覺一定要配戴保險套。

事實上,食品藥物管理署這個公告發得相當莫名其妙,防制酒駕的宣導是交通部交通安全督導委員會的工作,工作前及工作中不喝酒的宣導則是勞委會的工作,是食品藥物管理署覺得這兩個單位沒在上班,看不下去只好自己跳下去把責任扛起來?還是自己事情做完了太閒所以找事做?

Anyway,我們先來看個廣告,不過這不是工商服務,而是討論之必需:


雖然網路鄉民們都認為食品藥物管理署的公告其實政治意味濃厚,因為上面這個廣告透過吳念真的口白說出了對馬政府的批判,惹得下面行政機關的小嘍囉自行揣摩上意,輕率發個沒有邏輯的公告就將這種類型的廣告禁了,永絕後患。我覺得鄉民這種想法有點腦補了,其實實情是:「初步調查確定食藥署無政治意圖,但對社會有不滿。」

對社會有什麼不滿呢?因為這些廣告,太真實了,提醒了天龍國的國民,原來在同樣的一塊土地上,有人這麼辛苦的工作著,我們每天享受的小確幸,雖然常常被罵是不長進,沒有狼性,但卻也是仰賴許多漁民、農民他們辛辛苦苦的貢獻,可惜政府好像把這些人看成了愚民、膿民。勞委會長官一年不知道看過幾個勞工,但是五大工商團體的資方老闆隨時都可以跟主委約見面喝咖啡要求基本薪資不要漲不然他們活不下去可是每個跟主委見面的人好像都胖胖的,不知道生肖是不是都屬貓?真的,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政府改組的時候,勞委會怎麼沒有正名為資委會?

結果這下可好了,「看見台灣」的紀錄片播完,政府真的發現有人看到真相了,所以趕緊招開幾個會議吃幾個便當,然後清境的民宿還在,日月光也繼續讓山河黯淡,好不容易呼嚨過去,現在總算風平浪靜。現在正想要清閒過個好年,卻又來了一個2014的保力達B賀歲廣告?拍得如此真實,簡直就是鄉土教育的精簡版教育影片,連課本都聞不到這種鄉土味。不行,趕快禁掉!

部落格不能寫美妝,廣告不能拍勞工,就先不提什麼言論自由好了,我看什麼文創產業全部都讓政府徵文比賽去搞就好了。

不過我覺得其實食品藥物管理署的長官們真的累了,想必為了食管法而廢寢忘食,因為不只有把交通部、勞委會的事情都包到了自己身上來,連國際貿易都攬上身了,說什麼食品添加物查驗登記可能造成貿易障礙,我都不知道原來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辦公室設在海邊,管--好--大!結果這些長官不但累,又沒喝這些提神飲料,把廣告後面的喝茶看成了喝酒,還想禁人家廣告?


食藥署,你累了嗎?

2014-01-23

實用性職業學院(思考)

大一:實習
大二:必修課程
大三:創業
大四:自選課程

大一上學期:製造業有薪實習,分為傳統製造業與電子科技產業,各實習一季,各繳一份實習日誌與實習報告。
大一下學期:服務業有薪實習,分為傳統服務業與網路資訊產業,各實習一季,各繳一份實習日誌與實習報告。

實習過程意在體會各種不同產業的職場環境,與各產業的發展概況及就業所需要的基礎能力,並賺取大三創業所需資金。

大二全學年:
1. 英文:商業寫作
2. 英文:口語表達
3. 邏輯思考
4. 商業法規
5. 經濟學
6. 會計學
7. 行銷學
8. 管理學
9. 程式設計
10. 網站建置與電子商務

必修課程意在建構就業與創業過程所需要的知識基礎。

大三全學年:
1. 全班集資,將大一有薪實習所得之薪資作為創業基金。
2. 由全班表決提案,一個月內完成創業企劃案,交由指導委員會審查與修正。
3. 成立公司,全班分工,開始營運,不支領薪資。
4. 可成立多家公司,但全班所成立之公司需有上下游產業鏈相關性,需有實際合作。
5. 最後一個月開始前,全班表決要將該公司出售、清算或繼續營運。出售與清算之剩餘資金,於大四聘請教師開課或全班均分。
6. 全班利用最後一個月撰寫完成營運記錄並出版,並在成果發表會與學弟、妹分享心得。

創業過程意在檢驗所學、找出個人弱點,同時連同大一實習,補足就業與創業兩種不同的工作模式經驗。

大四全學年:
經過創業的一年,了解到自己缺乏哪些知識或技能,再針對缺點進修補強。本年度課程由全班決議,提出12-15堂課程的清單與建議教師,由校方出面邀請學生推薦之教師或該領域具有實務經驗之專家開課,非學期課程,可開設全年課程或為期數週之短期課程。

經過職場實習、必修課程、創業、自選課程進修的四個階段,培養出產業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可順利就業或創業。

2014-01-22

看黃色小鴨,你帶了什麼回家?

原文刊於UDN專欄:看黃色小鴨,你帶了什麼回家?

不知道大家去看過黃色小鴨了沒?如果已經看過了,不知道大家帶了什麼回家?在Facebook上打了卡、幾張跟黃色小鴨的合照?如果是父母帶著小孩去,可能是買了會在地上跑來繞去還會生蛋的電動小鴨,或是可愛的小鴨保暖帽、可以吹出鴨叫聲的鴨嘴哨…然後看完小鴨順便去基隆廟口吃吃、逛逛。

大概從離開學校之後,我們就很少會去寫什麼「戶外教學」的心得了,於是也就很難再有機會去思考,自己參觀了展覽,到底得到了什麼?當然,什麼感想都沒有也是正常的,畢竟總是不來電的作品,也會有人就只是想湊湊熱鬧,大家都在看,於是也跟著去看看,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家就好。

不過一個展覽,如果只是走馬看花,那就太可惜了。黃色小鴨,只是一個平常的玩具放大了數百倍而已嗎?你看到它之後,能聯想到什麼呢?是小時候自己也有一隻,但是捏了身體會啾啾叫,所以也想捏看看這一隻會不會叫?或是與其看它靜靜浮在水面上,你其實更想看它呱呱叫和旋轉?引發聯想,其實往往就是看展覽最重要的價值了。

所有的創意,其實都是建築在一些已知事物的基礎上再稍加改變,就算黃色小鴨也不例外,這不是新創的東西,但是又有多少人想到要把它變成這麼大呢?同樣的,這隻巨大的橡皮鴨,又能帶給你什麼奇特的想像?幸運的話,這是你可以帶回家的第一個禮物:創意。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新點子都是有價值的,你會發現有一些點子的確很棒,但是有些點子一開始覺得很有意思,但是再想一想就會開始發現,不是行不通,就是跟其他點子比起來就是不夠好。例如你可能會想到,既然小時候洗澡玩具都可以放大並且讓它漂浮在水面上,那麼小時候最喜歡的恐龍模型是不是也可以放大然後擺在山腰上呢?但是這聽起來就好像是電影酷斯拉裡面會出現的,似乎沒那麼原創,也有點科幻和恐怖。或許放大泰迪熊布偶擺在公園裡會是不錯的點子?

當你有了很多的想像,經過比較之後,你漸漸能分辨不同點子之間的差異和好壞,你能說得出來為什麼你比較喜歡這一個,又為什麼覺得另一個沒那麼好,這時候你就擁有了第二個可以帶回家的禮物:品味。品味並非一成不變,會隨著你的見多識廣而逐步完善。你看過越多,就越能分辨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當你有足夠的品味之後,你看待一件事物將不再需要依靠價格或是人氣這種指標。

更進一步,或許你可以去思考,這樣的一隻大型充氣鴨,算不算是一個藝術作品?藝術的定義又是什麼?如果這不算是個藝術作品,它缺少了什麼?又該怎麼定位它?如果它算是藝術作品,那麼除了商業利益以外,還具有什麼價值?而這樣的作品,是在特定文化的時空背景之下才能產生的嗎?最重要的是,這個作品的展出,對當地的文化,有沒有造成什麼衝擊或交流?如果沒有,能不能算是這個展覽的失敗?如果有,對當地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些問題,將會成為你可以帶回家的第三個禮物:觀點。

有很多人都說台灣人只會抄襲,其實就是缺乏創意,解決之道就是多看。也有很多人說台灣人一窩蜂,其實就是缺乏品味,解決之道就是多比較。更有很多人說台灣人盲從,其實就是缺乏自己的觀點,解決之道就是多思考。

其實不只有黃色小鴨,就算是去動物園排隊看圓仔也一樣,除了用眼睛看,去感受圓仔的可愛以外,你是否能從這個「走馬看花」的過程中,多帶走一些免費的「紀念品」回家?只看到圓仔在賣萌嗎?你有沒有足夠的品味,能夠辨識出圓仔除了可愛以外,還肩負著生態教育的責任?而在野生族群數量更少的台灣黑熊,卻無法獲得跟圓仔一樣的關注,你的觀點又是什麼呢?最後,你有沒有什麼新點子,可以讓圓仔所吸引的注意力,能夠轉化到最根本的生態保育議題上?

所以,創意、品味和觀點,在參觀一個展覽之後,你帶了什麼回家?

2014-01-16

鍛鍊,進化,然後?

今天晚上參加HPX Campus 22的活動,也算集滿HPX、HPX Life和Campus三項活動了。不過其實我參加的重點不在活動,也不在於主題,而在於人。今天的主講人是Richard(悠識數位首席資訊架構師),我曾經參加過幾堂他創立的悠識數位公司開設的課程,也曾受他邀請在HPXHPX Life活動上分享過我在資訊圖表的心得,有過幾次接觸,所以對於他在網站企劃這個領域的社群經營感到相當敬佩,也很好奇這一路走來,他的創業經驗與心得,而這種包含了社群經營與策展概念的創業模式,我也很想知道能不能運用在其他領域?所以今天晚上,可以說是「對人不對事」,Richard才是主角。


在我從公司出發前,Richard在FB上就留下了上圖這個訊息:鍛鍊,進化,然後是:____。這其實也就是今天晚上分享的主軸了。先從鍛鍊開始:


每個人無論在工作或是生活上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問題,而能夠解決多少問題就代表著我們的能力,能力越強,能解決的問題越多,能力圈就越大,但是總有些問題還不會解決,這時候就必須要讓自己的能力圈可以擴大,擁有解決更多問題的能力,這就是鍛鍊的過程。


但是無論是工作或是生活,我們所面臨的問題不會只有一個領域,我們可能同時遇到生活上的問題以及工作上的問題,而在工作上,也有可能遇到除了自己已經掌握的專業領域以外,還不夠熟悉的問題。也就是說,能力圈並不只有一個!鍛鍊只是加大自己在某個領域的能力圈,但是要更強大,就必須擴展自己擁有更多的能力圈,例如除了企劃,還要學行銷,除了行銷,還要懂管理,這就是進化的過程。不過每個人再怎麼進化,擁有的能力圈總是有限,所以在進化的過程中,還要懂得怎麼組隊。然後呢?

Richard說,鍛鍊,進化,然後求生存。

Richard分享自己的經驗,本來內向的他,在高中童軍的時候磨厚了臉皮,人生也就有了改變。他分享的一個想法是:謙虛不是美德,自信才是。如果比較海峽兩岸的年輕人,中國的年輕人可能有五分能力,卻能說成七八分,而台灣的年輕人可能有七八分能力,但是缺乏自信的結果卻是讓人連五分都感受不到。吹噓也不是美德,但是我們應該更有自信展現自己的實力。

Richard也分享了自己培養實力,以及如何讓自己的能力被發掘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我也有經歷過。一開始,要自己真的對某一個領域出現「資訊焦慮症」。或許現在這個時代,有資訊太多的困擾,但是之所以會有困擾,也是自己有興趣,想要盡可能大量吸收某個領域的資訊,所以有資訊焦慮並不見得是壞事。伴隨資訊焦慮所發生的,就是大量的閱讀,養成閱讀習慣,並且學著怎麼摘錄重點,像是寫筆記、書摘、網摘,一開始只是紀錄下來自己看到了什麼資訊,不過這個過程就是一種寫作能力的練習,而隨著自己對那個領域越來越瞭解,吸收的資訊越來越多,就會開始有自己的觀點。

有了自己的觀點之後,持續努力下去,就是一連串鍛鍊、深化和鞏固自己在該領域專業能力的過程,久而久之,自己就能創造出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出來,變成達人,因為你會寫,所以別人就會有機會認識你,因為你有自己的觀點,所以別人就知道你的專業在哪裡,於是開始有邀稿、演講和教育訓練的課程邀約。Richard也分享了另一個想法:學習最好的方式是當老師,而不是當學生。

閱讀,寫作,演講。這其實是一連串完整的能力圈擴大過程,也就是鍛鍊。我們在自己的專業上,有沒有努力鍛鍊自己在某個領域上將能力圈擴大到極致呢?

Richard說,除了內向以外,他過去也是一個三思而後行的人,不過在創業的過程中,他變成一個想到就做的人,因為越想會越害怕,於是很多事情就不做了,但是恐懼其實都是自己想出來的,所以他鼓勵大家,把握當下,想到就做。

至於熱情,Richard覺得這並不是支持一個人在某個領域長久發展下去的關鍵,因為熱情會退卻,只有當自己對那個領域有使命感,才是堅持下去不斷努力的關鍵。像是Richard就很希望可以在網路產業上組成一個「復仇者聯盟」(本日關鍵字),這是他的使命,要幫產業和市場培養人才。所以,你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意義何在嗎?你有什麼捨我其誰的使命感嗎?

Richard在創業的時候,是因為覺得Axure這個網站企劃的軟體很棒,所以設立了一個公司來代理這個軟體,不過使用者畢竟是小眾,所以後來開始舉辦教學,並且也接顧問和專案,這個過程其實也跟之前聽財報狗在HPX Life中分享的創業經歷是一樣的,銷售一個軟體或網站服務其實是比較理想的商業模式,不過如果客群太小而且產品專業程度很高,那麼走向教學就是一個可行的Pivot,好處有兩個:穩定的收入來源、逐步建立目標社群與品牌。

所以HPX的模式能不能運用在其他領域?我想是可以的,但是關鍵在於人。如Richard所說,如果一天有八個小時在公司的工作上,他還有另外八個小時是花在HPX的活動經營和規劃上。畢竟要經營起一個熱絡的社群,真的不輕鬆啊!

最後,一定要紀錄一下。Richard說,HPX 100的時候,可以看到他反串!!!

2014-01-04

沒有公平正義,弄不好台灣經濟

蕭萬長說,目前的問題在於信心不足,國內資金相當充裕。然後又說,企業有錢賺,自然就會加薪。這兩句話是互相矛盾的,真正的實話是:不是沒錢,只是不想加薪。97~101年,企業儲蓄淨額依序是0.5兆元、0.7兆元、1.3兆元、1.1兆元及1.0兆元。

蕭萬長說,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公平,希望政府在政策上能強調公平正義。這是沒看清楚問題,如果這個社會的財富分配看的是每個人的能力和努力,本來就會有能力高低和努力程度的差異,不可能呈現均富,那麼問題在哪裡?問題出在現在的財富分配並不是根據能力和努力,甚至政策還加強了這個現象。

98年,遺產稅從累積稅率最高可達50%,調降為10%,試圖將為了規避遺產稅而將資金移往外國的富人資產留在臺灣。這些錢的確有些留下來了,但是對台灣並沒有任何經濟上的幫助,也找不到好的投資標的,結果都跑去炒房,讓台灣的房地產泡沫吹得更大。

富二代可以沒有能力也不必努力,就坐享上一代努力所賺得的資產,窮二代既有能力也很努力,卻連一間小小的房子都要不吃不喝大半輩子。真正不公平的,不是財富分配的不公平,而是機會上的不平等,讓貧窮的一群無法藉由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取得應有的財富,卻竟然用政策去保障一群沒有能力也不努力的富人資產越來越可觀。

蕭萬長說,擔心太過強調公平正義,會讓經濟雪上加霜。這邊我就完全無法理解了。我們現在的經濟不好,到底是太強調公平正義,還是因為根本沒有公平正義?

在沒有公平正義的情況下,會有人想要努力打拼嗎?不會!因為你的努力打拼可能只是爽到別人而已,例如一個勞工明明有每個月五十萬的產值貢獻,但是老闆卻只願意給22K,只因為這樣的薪水就符合市場行情,其實這只是資方透過資訊不對稱在吃勞工的豆腐而已。

給一份僅夠餬口的薪水,不會讓人有成就感,對勞工來說,一份為了生活勉強接受的薪水是不會激發出動力的。資方當然可以在員工個人產值不透明、市場獲利情況難以比較的情況下,讓勞工不知道自己所領的這份薪水在公司內、在同產業各公司之間是否合理,輕鬆用22K的低薪取得50萬產值,但是卻不肯用33K去激發員工對這份工作的珍惜以及網羅市場上更好的人才,來換取60萬的產值。其實這樣資方還賺更多,不是嗎?

政府連最基本的降低資訊落差的工作都不做,導致勞工被壓榨,後果就是沒有辦法提昇自己的專業能力,也沒有辦法貢獻更多的消費能力,更讓資方可以在國內靠著政府任意補貼以及無止盡佔勞方便宜而逐漸失去競爭力。現在的經濟之所以雪上加霜,其實就是因為不公不義,如果還在那裏只想著拼經濟而不解決基礎問題,所有作為將註定失敗,而我們已經一再失去讓經濟再度奮起的機會了。

蕭萬長說,只要經濟能夠先弄好,強調公平正義的各種租稅手段就可以放手做。這是徹底錯誤的。

我們的經濟沒好過嗎?好過!我們在經濟好的時候有沒有放手做各種強調公平正義的租稅手段呢?沒有!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經濟不是因為公平正義而好起來的,如果強調公平正義,就會讓所有的假象原形畢露。我們的政府一直在騙人民,連證所稅因為既得利益者的反彈而以失敗告終,都說是時機不對。不管好時機、壞時機,都會打到那些靠著現在不公不義而獲得利益的人。其實根本沒有對的時機,只有要不要做的問題、有沒有種硬撐下去而已。

簡單來說,我們的政府沒有種。

你說股市上萬點的時候,政府就敢大刀闊斧去徵證所稅?想太多,政府才不敢在股市大好的時候去當那個把股市打趴的罪魁禍首。真正的好時機是金融海嘯那個時候,股市低迷到沒人理睬,真的推動證所稅阻力也小多了,有些投資人甚至還可以能虧損來扣抵,而等行情反轉之後,政府也能真正課到稅,讓有所得的人都繳了稅。

另一個例子是房市,房市好了十年,整個台灣就只剩下房市可以拿來說嘴,那政府有沒有趁這個好時機,放手做什麼強調公平正義的租稅手段?沒有!買賣房地產所賺到的資本利得,到現在也只敢繞個彎用實價課稅的名字課稅,而且還只針對豪宅。不管股市、房市,有所得卻都不用課稅,世界上有幾個這樣的國家?

我不知道是政府的騙術高明,還是台灣人民有被政府騙的天份。不過蕭萬長所說的「弄好經濟,再談公平正義」這種鬼話如果有人信,那台灣的經濟就很難起得來,因為現在所有的拼經濟,都還是在圖利現在檯面上的既得利益者,拼的是富人的經濟,你可以看到GDP的數字會動,但是你看不到你的薪水在動。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台灣的經濟有沒有好起來,別去看GDP,去看平均薪資。如果你真的很愛台灣,請認真思考那些政客所說的每一句謊言背後的目的,不要因為人家老是微笑就相信他。

2014-01-01

如果這不是操弄數據,什麼才是操弄數據?



馬英九的2014元旦祝詞,照慣例我先用文字雲的方式分析重點在哪裡,很明顯在「經濟」,其實除了拼經濟,還有更有趣的事情。不過我們先來看看鄉民整理的2007-2013每年拼經濟:

2013年
[新聞] 新內閣上路 馬解民怨拼經濟 http://ppt.cc/0itT
2012年
[新聞] 馬英九:全力拼經濟 更要讓國人感到幸福 http://ppt.cc/EV24
2011年
[新聞] 馬英九新春許願:拼經濟 求均富 http://ppt.cc/bAdw
2010年
[新聞] 五一勞動節 馬英九:拼經濟!救失業!http://ppt.cc/57RF
2009年
[新聞] 馬英九代全家領消費券 鼓勵民眾多多消費拼經濟 http://ppt.cc/ftpQ
2008年
[新聞] 馬英九授權蕭萬長任召集人 領軍財經小組拼經濟 http://ppt.cc/UyNV
2007年
[新聞] 馬英九稱若當選將全力拼經濟 開放兩岸直航 http://ppt.cc/9pAi

拼經濟拼了這麼多年,要說是念個「拼經濟」的博士學位也都該畢業了,但是成果是什麼?大家都知道的是去年GDP預測失準到竟然來個連九降,今年繼續失準到讓管中閔這位「爺」從一開始信心滿滿會有4%的成長率,可以跟失業率發生「黃金交叉」,到最後確定連2%都保不住而惱羞成怒,說出黃金交叉只是期望,就跟學生期望考第一,難道沒做到就要抓來打斷腿?簡單說,嘴上很會拼經濟,實際作為卻很難看,但這麼難看一樣可以自我感覺良好。

在祝詞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一段:「在我們執政之前的那8年,臺灣平均經濟成長率,在亞洲四小龍中敬陪末座。但是,我們執政後的這5年(民國97至101年),臺灣經濟成長率平均為3.07%,高於同期間全球經濟成長率1.9%,在亞洲四小龍中居第二位,僅次於新加坡。」

這段話相當熟悉,其實根本不是新的,沒想到馬英九連元旦祝詞都拿舊的資料來拼湊。大家先看一下去年五月國民黨文傳會的「作品」:


2000-2007年,陳水扁執政的時候的確在四小龍裡面排最後沒錯,但是好歹數據上是「4.42%」,所以2008-2012之間平均3.00%的成長率到底有什麼好拿來說嘴的?只因為在四小龍裡面排第二?比數字輸給陳水扁,就拿名次來比還順便酸陳水扁?如果這不是操弄數據,什麼才是操弄數據?

說真的啦!GDP成長率來個12%人民也一樣無感,別再老是拿GDP的數據來說三道四了,裡面到底灌了多少水,房地產泡沫又幫了多少忙,馬英九肯定不敢說。而管中閔今年預測失準之後,竟然還敢說服貿過關,可以讓明年的GDP成長率變成3.2%。從ECFA的前例,我相信這是高估再高估的謊言。

馬英九真的有種,就拿平均薪資的成長率來跟四小龍比,這才是人民真正可以感受到經濟有沒有表現的指標。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