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7

你該會的不是怎麼寫筆記,而是怎麼行動



最近上了李宣澤的演講筆記課程,這裡紀錄一些我的心得。

下課後,我終於完全的瞭解了,為什麼馬英九記了那麼多的筆記,但是卻似乎從來沒有效果,民眾跟他反應過的事情,政治人物與他的對談,他都認真的紀錄了下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為什麼呢?如果我們把筆記的內容分為三個層次,很有可能馬英九一直停留在第一個層次。

1. 記下資訊:對方說什麼,你就記下什麼。
2. 記下感想:對方說什麼,你不見得記下他所說的內容,而是記下當下你受到啟發的感受。
3. 記下行動:對方說什麼,而你受到了啟發,想做點什麼,你把想採取的行動記下來。

資訊是最常見的筆記內容,但是卻是最沒有用的。怎麼說呢?因為真正重要的資訊,大多在網路上或書本上都可以找得到,而且會一再出現,所以對於資訊,其實真的要記也可以只記關鍵字,有需要的話再進一步去找更多的資訊來補充。

很多人就因為想把資訊記下來,但是人說話的速度又比手寫或打字速度快很多,因此抄不完整而總是覺得困擾,好像如此一來自己的筆記就不完整了,但是說實在的,完整又如何呢?第一,你將來還會用到嗎?第二,你記了完整的資訊又能幫上你什麼呢?第三,有沒有想過你為了求完整可能失去更多其他的?

所以你甚至可以不在筆記裡面寫資訊。那該寫什麼?

你該寫下的,其實是那些可能再也不會出現的感想。而更重要的,則是你所聽到的東西到底激發你想採取什麼行動?

一場演講,如果你寫了兩三千字的筆記,結果忙著抄內容卻來不及消化與思考,那你就很難有感想,但是請一定要記得,體驗演講當下的氣氛所能帶來的感受,是你回到家之後看筆記再也無法彌補的。所以如果你認同一場演講啟發你採取行動的重要性,遠大於那一場演講的內容,那麼你就應該要練習如何不再像是抄上課筆記那樣寫演講筆記,因為演講內容不考啊!你那麼認真的抄下每一字一句做什麼呢?

你來聽演講最終希望的不是複製別人的腦袋,而是希望能夠受到講者的啟發、獲得自己的感想,堅定自己原先還猶豫不決的想法,激勵自己採取行動,這樣才有意義。相反的,如果你聽了一百場演講,寫了一百本詳細的筆記,但是最後都沒有採取行動,那前面所做的這些努力都白費了,一點意義和價值都沒有。

所以,下次在寫演講筆記的時候,你會先記下什麼呢?行動?感想?還是資訊?可別再當下一個馬英九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