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thestorytellingcircle.com
前一兩年流行的策展,本是在資訊爆炸的情況下,透過該領域經驗老道的專家去抓出重點,並且認為這樣所提供的內容才能符合受眾所需,甚至還認為這將可以取代搜尋引擎。不過因為幾個原因,這種情況至少到目前為止沒有發生。
1. 策展速度慢,無法在即時性議題派上用場,而現在的內容市場即時性越來越關鍵。
2. 策展成本高,需要經驗值很高的老手,但是老手大多身居管理職而無法有足夠的時間與精力進行高品質策展,新手卻又沒有足夠的知識廣度與深度,甚至連人脈都極度欠缺,於是策展品質相當悲劇。
3. 雞與蛋的兩難,好的策展成本高卻也有高度價值,只是市場有多大沒有人知道,這也因此沒有多少人願意投入成本去測試市場,而市場在經歷過幾次冒牌貨後也不願意當白老鼠了。
於是,策展的聲音漸漸消失了。其實策展並不新,而策展也沒死,只是以一個新潮的樣子出現在世界上,然後現在回歸常態罷了。人們開始了解,有人策展很好,沒人策展也無所謂,不是所有資訊都要看,反正也沒有人能真的全部看完,而龐雜的資訊中,什麼重要、什麼不重要,需要的不是別人的策展,而是透過自己的經驗累積去進行判斷與過濾。
這一兩年,流行的則是說故事,在過度破碎化的情況下,人們好像失去了認真看待一門學問或是深入思考一個事件的能力了,於是這時候就有不少人提到,內容提供者應該說故事來吸引並且說明給受眾聽。
這其實就好像是一個人牙齒痛,你可以先給他吃軟質的食物,但是如果他就此只吃軟質的食物,他的健康就會出問題。
你會發現,沒說故事的內容沒有人看。你更會發現,說故事的內容大家還真的只看故事。顯然的,你可以說這是故事說得不夠好。然而你不能忽略一個事實:故事把市場搞壞了,不管故事好或壞。
其實這跟策展很像,那些需要故事吸引的人其實不是真的關心,真的關心的人你不需要說故事他也會很在乎。說故事,只是溝通過程中一個降低彼此隔閡的工具罷了,用個比喻,他會讓你到對方心裡的漫漫過程中比較省油,但是距離並不會因此變近。
所以你可以說故事,當然可以。但是你該說的不是故事,而是觀點。很多人說了故事,但是卻沒有觀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